今天打开个税APP,我直接人麻了!|世界百事通
点击上方“码农突围”,马上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里是码农充电第一站,回复“666”,获取一份专属大礼包
真爱,请设置“星标”或点个“在看
这是【码农突围】的第432篇原创分享
作者 l 突围的鱼
来源 l 码农突围(ID:smartyuge)
大家好,我是鱼哥。
xdm,你们个税申报都完成了?每到每年3月份,我就很高兴,因为我基本上每年都会退税。作为一名博主,平时接点小广告,都是按劳务税20%走的,到每年3月份时,这部分税可以退一波。当然也有些小伙伴会要补税。至于到底是退税,还是补税。
有小伙伴已经退了4w多。
也有小伙伴,已经退了1w多。都已经到账银行卡
面临补税的情况:1、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单位领取工资
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单位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存在每月5000元的基本费用重复扣除的现象,即在一家公司发放工资预扣预缴个税时,扣除了每月5000元的基本费用,在另一家公司领取工资预扣预缴时,这家单位又扣除了5000元的基本费用,而基本费用扣除是每月5000元,全年6万元,不可重复扣除。
重复扣除的,汇算清缴时,又要加回到应纳税所得额中,应纳税所得额高了,实际缴纳的税款就会高于预缴的税款,涉及补税。
2、收入类型不止一种,即存在兼职收入的人群
纳税人除了有工资薪金所得,还存在兼职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下简称“其他综合所得”)。将以上所得全部并入综合所得后,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可能高于预缴税款时适用的税率,导致需要补税。
比如纳税人取得的稿酬所得收入部分,预缴税款时统一适用了20%的税率,而年度汇算,将所有的综合所得合并之后,全年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高于20%,比如达到35%,则预缴阶段少缴的税款,面临补税。
3、年度中间换工作或者合同主体发生变更,会重新计税
工资薪金所得预缴阶段采取累计预扣预缴法,即每月预缴税款的计算步骤如下,先将本年度任职与本单位的收入累计,再将扣除费用(社保,基本费用,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以累计的收入减去累计扣除费用后的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确认适用预扣率,计算出本年度累计至本月应预缴的税款,再扣除本年度已经预扣的税款为本月应预扣的税款。
对于中间换工作单位的纳税人,新任职企业对于员工在上一家任职时收入情况不了解,而是从新入职月份起重新累计收入和扣除费用,这就会导致新任职单位确认的预扣率(理解为税率)可能低于实际税率,则会导致后半段在新入职公司少预缴税款,则汇算清缴时面临补税。
4、年终奖汇算清缴时方式选择
年终奖(全年一次性奖金)在预缴个税时并入到工资薪金所得,而汇算清缴时,可以选择“单独计税”或“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两种不同计税方式下,大概率需要缴纳的税款不一致,对于低收入人群,并入综合所得一般会更划算,而对于较高收入的人群,选择单独计税方式更划算。奖金计税方式的选择,也可能导致纳税人需要补税。
退税情况1、年度汇算时总收入不超过6万的
比如小明第一个月收入8000,其他月份收入4000,在第一个月的时候应该缴税(8000-5000)*3%=90元。
但是年度汇算时发现小明一年总收入才52000(400011+8000),不到6万(500012)的起征点,无需纳税,于是可以退税90元。
2、有可以税前扣除的开支,但是平时没申报扣除
比如小明每月收入8000,每月预缴的时候需要交税3000*3%*12=1080。但是年度汇算的时候,发现小明有小孩在上学,可以享受每个月2000额度的子女教育专项扣除。
于是扣除掉2000后,小明应该交税1000*3%*12=360。所以小明可以退税1080-360=720元。
比如小明年中生了小孩,忘记申报【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这时在报税时,就可以填写下,可以抵扣税
比如小明去年读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忘记申报【继续教育】,这时在报税时,就可以填写下,可以抵扣税
比如小明去年考了国家职业目录里的资格证书,,忘记申报【继续教育】,这时在报税时,就可以填写下,可以抵扣税
比如小明平时租房住,忘记申报【住房租金】,这时在报税时,就可以填写下,可以抵扣税
比如小明去年买房了,向银行贷款了。忘记申报【住房贷款】,这时在报税时,就可以填写下,可以抵扣税。
3、一年中就业中断导致扣除数不充分的
比如小明去年在某公司上了8个月的班,每月工资1万,但因生病辞职回家养病去了。
月度预缴的时候,前八个月按10%交税:(10000-5000)*10%*12-2520=3480。
后面没上班了,于是年度汇算时小明的收入只有80000,扣除60000剩下的只用按照3%交税:20000*3%=600。
于是,小明可以申请退税3480-600=2880元。
4、有些自由职业的人群
比如小明没有任职于哪家公司,只是在家接插画私活儿取得收入。因此也没有公司给她交“五险一金”,但她自己以自由职业的身份交了职工养老金和职工医保。
她自己交的养老金和医保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但由于没有公司给她交“五险一金”,
在月度预缴时,就只能按照她的月收入扣税,没有扣除她交的养老金和医保。
最后年度汇算时,需要把她交的养老金和医保扣除,于是月度预缴的税就比年度汇算时多,因此产生退税。
5、有些人劳务报酬、稿酬太高,月度预缴税率过高
有的人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劳务报酬,属于那种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那种,一笔劳务报酬十几二十万,一年中也就发生一两笔。
比如小明去年有一笔劳务报酬是15万,按照劳务报酬税率,月度预缴时她交的税是:15万*80%*40%-7000=41000。
但是年度汇算发现她全年就只有这笔收入,适用综合个人所得税10%,只需要交15万*10%-2520=6480。
于是可以退税41000-6480=34520元。
6、本来享受个税优惠,但是在月度预扣时没有申报享受的
比如残疾人享有税收优惠,但是平时没有申报享受,于是可以享受退税。
如何报税1、下载”个人所得税“app2、点击首页专题区域的“开始申报”按钮
或“办税”页中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功能
⭐奖金计税方式如何选择?如果你有全年一次性奖金,需在“单独计税”和“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之间做出选择。这里由于现行年终奖都是单独计税的,可以省不少钱。这里记得勾选下单独计税。
话说,xdm的补税,还是退税哇?
关键词:
-
今天打开个税APP,我直接人麻了!|世界百事通
2023-05-26 -
打造中国乡村民宿业发展的山西模式
2023-05-26 -
焦点热讯:久量股份(300808):5月26日技术指标出现看涨信号-“红三兵”
2023-05-26 -
吃鸡热潮败者食尘:《超击突破》宣布将于8月关服
2023-05-26 -
甘肃省纪委监委机关结对关爱行动启动
2023-05-26 -
全球资讯:国际油价25日显著下跌
2023-05-26 -
嗓子痛就是“二阳”?这些要知道
2023-05-26 -
酷派云服务手机-酷派云服务
2023-05-26 -
焦点热议:关于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开通直销网上交易定期投资业务的公告
2023-05-26 -
百川股份(002455):5月25日北向资金减持17.96万股
2023-05-26 -
加拿大留学申请条件是什么_加拿大留学申请条件|天天热头条
2023-05-26 -
宋江人物小传100字左右(宋江人物小传)
2023-05-26 -
环球播报:江西龙虎山在哪里(龙虎山在哪里)
2023-05-26 -
奔驰e260右后尾灯不亮_奔驰e400 灯光开关在p位置右尾灯为什么不亮_今日热议
2023-05-26 -
【环球快播报】奔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及解释(奔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2023-05-26 -
环球今日讯!名医大讲堂|担心吃碘盐导致甲状腺结节?来听听协和专家怎么说!
2023-05-26 -
世界信息:2K14灌篮高手_2k11灌篮高手
2023-05-26 -
网易CEO丁磊:大模型场景最关键 现在各大厂商产品大同小异
2023-05-25 -
环球资讯:视频|镇平玉雕大师创意园春景
2023-05-25 -
半只鸡二人量可放多少克人参合适法?
2023-05-25 -
聚侨兴湘 侨系衡阳 全球资讯
2023-05-25 -
敬颂冬绥什么意思_敬颂冬绥意思是什么
2023-05-25 -
经典影视歌曲大全目录图片(经典影视歌曲大全目录) 焦点热文
2023-05-25 -
世界热文:比尔·盖茨曝出婚外情后首度公开露面,与好莱坞编剧见面,喝低糖可乐
2023-05-25 -
天天播报:把“闵理思政”融入音乐课堂!浦江镇老年学校这门特色课程获得全市荣誉
2023-05-25 -
b1是指几楼(b1是负一楼吗)_今日聚焦
2023-05-25 -
快讯2023-05-25 15:21:19
2023-05-25 -
焦点热讯:图灵波浪研报——生猪沪铝参与时机临近
2023-05-25 -
鹤壁高铁站封了吗
2023-05-25 -
精彩看点:大理视点|擦亮司法为民底色 “法”现美好生活
2023-05-25
-
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
2021-12-16 -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
2021-12-16 -
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
2021-12-16 -
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
2021-12-16 -
人民财评:提升消费体验,服务同样重要
2021-12-16 -
卫冕?突破?旗手?——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
2021-12-16 -
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三电”系统、起火燃烧等都可保
2021-12-16 -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 第97集《窗外》
2021-12-16 -
基金销售业务违规!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1-12-16 -
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从11月“成绩单”看中国经济走势
2021-12-16